黄鹰:以扩大消费需求来驱动我国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
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领导人的远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不谋而合。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九、中方重申积极支持太平洋岛国落实《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这是中瑙2024年1月24日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瑙鲁总统首次访华。
六、双方一致同意,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沟通协作,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阿迪昂总统举行会谈,就中瑙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给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从微观上看,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让群众不再为买药钱操心,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问:有人称,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吃亏了?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在此,再补充说明2023年的几个数据:一是全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为3497亿元,二是财政全年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三是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亿元。事实上,为了支撑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 问:有网民称,年轻人身体好可以不参保,只给老人、孩子参保就行了。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
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下降,未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可能也会平稳中略有下降,甚至总参保人数也有可能缩小。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55.8%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7.0%。保险的实质,就是汇聚各方力量后,帮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新增就业因素,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2020年-2023年,每年都有500-800万参保人由参加居民医保转为参加职工医保,造成了居民医保人数和职工医保人数此消彼长。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因此,家庭的顶梁柱更加需要医疗保障给予重点的保驾护航。
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医保,不仅意味着家庭将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还意味着家庭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 综上所述,青壮年应该参保。
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以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以网传多人退保的湖北省麻城市某村为例,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该村97.4%的居民均参加医保,实际新增参保30人,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的仅是个例。 问: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 答: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要看到,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切实研究解决。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我国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部地区崛起谱写新篇章,站到了更高起点上。——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区域政策协同配合,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9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江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立足江西的特色和优势,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2023年10月,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